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非洲穿越,穿越的不止非洲

 

第四章  让非洲告诉我们

 

《普罗米修斯》把它的太空探险设定在2094年,你不妨设想一觉醒来来到了2094年。

回望即将过去的21世纪,我们心存感激。首先感激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伟人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大理论指引我们,从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原子两个方面一路探索,待到2094年,一系列亦幻亦真的科学谜题,大多得到破解:

暗物质终算找到了,但还不知怎样利用;宇宙存在的暗能量被初步破解,这为人类开发新能源带来无限的遐想。

外太空存在生命的探寻,从两个方向找到了生命赖以萌生的有机物质,尽管真正的生命体尚未找到。这两个方向来自太阳系土星二号卫星和火星。

宇航方面,月球殖民已站稳脚跟,火星移民还差点火候,但也差不多了。

21世纪初起,没有谁不知道AI这两个英文缩写是什么意思,而且它已成为一门看得见、够得着的科学技术,来到2094年会怎样呢?

确实,论及21世纪科学技术,AI(人工智能),可谓时代最强音。但谁都不相信,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止步于2050年,难有寸进。为什么?因为,无论有多少无人自动操作的设备,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海上行的,潜于水下的,无论机器多么智能、个人助理设备多么聪明、计算机自学习能力多么强大,都不会因为一场围棋大战机器战胜人类,人类就甘拜下风。当人工智能达到其巅峰时,人们才会承认,人类的智慧不可超越。因为,人工智能再聪明也是人设计的。这就像人类的聪明是大自然设计的一样,是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要创造一个全面超越人类才智的机器,首先需要再造大自然。当人们大谈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问自己,我们真的已经理解人类智能了吗?还是科学界常说起的那句老话:“凡是做不出的,都是没有理解的 ”。

人类的飞天梦想,2094年之前,殖民火星应该是初见端倪了。地球气侯变化,人口增加,资源枯竭,疫病、间有社会动乱,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科技进步却在突飞猛进。正负的乘积等于负。殖民星球成为不二选择;第一个殖民星球自是火星。航天运载,单程七到八个月的旅程,大负荷的载重,不难做到,人类已有大量的科学知识和设备制造技术的积累;在火星建造太空堡垒,有过往太空空间站的制造、运维经验,也不是问题。难点是建造走出太空堡垒让人类在外星球行动自如的设备,否则外太空移民将永远禁锢在太空堡垒狭小的空间,殖民开发外星球资源,建立美好家园只是枉然。因此,制造一套集空气维生、重力克服和高敏感度感知外界事物且与人体神经网络相链接的、听命于人脑指令的可穿戴外骨骼设备,即使在人类登陆火星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科技攻关的焦点。

21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给人们带来最多惊喜的也许是量子科学的应用。不过,早期被人们追捧的量子加密通信看起来很美却被证明未尽如人意且劳民伤财,被其他量子应用取而代之是必然的。因为,以量子密钥为噱头的这项通信加密技术,因为量子叠加态、纠缠态只存在于微观世界,把它用来附着于宏观世界传统的通信技术上,怎么保证量子密钥的有效和远距离分发,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而且,量子加密技术有被破解的记录,说明量子加密技术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这促使科学家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真正的量子通信技术上(量子隐形传态 )。

本来,量子加密通信就是应对量子计算可能造成的颠覆而生发的创想。按照理论假设,如果量子计算机开发成功,人类所能设计出的密码,不管多么复杂,在超过现有电子计算机算力上亿倍的量子计算机面前,都将不堪一击。既然量子加密技术被证明未尽如人意,那么对抗量子计算机破解密码全无敌手的重任,只能寄希望于真正的量子通信(量子隐形传态)上了——持续的、高保真的、可编程的量子比特,在传输过程中,无所谓加密不加密,它超脱了传统加密、解密的技术慨念,应用的是量子世界的游戏规则——任何对它的侵入和拦截,拿到手上的都是无效信息。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的侵入和拦截破坏了量子的纠缠态,量子不再是量子,你得到的既不是信息,也不是量子,什么都不是。更可喜的是,以它(量子隐形传态)构建的互联网、物联网(20世纪20年代已崭露头角),来到21世纪末大行其道。这时候人们将看到,两大量子技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量子隐形传态)的应用,并驾齐驱,为人类迎来又一个新世纪:22世纪。

22世纪的黎明到来之前我们不会忘记21世纪初升的太阳:

美国公司IBM 2019年元月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量子计算机。这是量子计算机首次在普罗大众面前亮相。当然这只是一台模型机。受制于场馆限制,他不可能把占据差不多一个大房间的所有设备搬过来,搬过来的只是核心部分的模型,即使这样,它也有2.5米高。艺术、魔幻、时尚,宛若现代艺术的一件精品,它的造型被IBM工程师设计得美轮美奂,恰好与量子计算机神秘、梦幻、强大的公众印象相得益彰。人们终于在公共场所看到了量子计算机的真实面目。它告诉人们今天你所看到的可能也是未来你将看到的量子计算机大概模样。因为自此之后,它将走出实验室步入商业应用领域,尽管它目前的计算能力还不如你手中的智能手机。

先别笑话——一套占据一个房间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居然比不上一部手机——量子科学的应用从来都是这样,哪怕一点儿的进步对世界科学的未来都是革命性的。IBM这台量子计算机现实的运算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制作出20个量子比特并能够令其计算。这很难吗?这还要从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说起。以一个文科学生的理解,量子计算大约是这样:电子计算机采用数学二进制的0和1作为计算语言,以芯片里的一颗颗半导体晶体管为计算点位,1颗一个位,一个位运行一个比特。比特是信息最小的度量单位,一个0是1个比特,一个1是一个比特。电子计算机采用这个概念计算所有的信息,再多的0和1都用比特计量、存储和运算。量子计算机也一样采用二进制的0和1的比特概念,但它却只需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比特,即可生成相当于电子计算机兆亿级的计算点位。为什么,因为量子的叠加态、纠缠态和波粒二象的特性,使得它们每一个0或1,都同时既是0又是1。在这里,一个量子比特实际是两个比特。这下可好,一个比特凭空生出了两个比特。真正是无中生有,有生万物。2个量子比特、10个、100个、1000个又会怎样呢?看吧,一场量子比特的孪生大戏开始上演。量子比特开始以2的n次方增殖,比如2的10次方会是个什么数?以2的倍数乘积累积连乘10次,我们立即看到那是天量。

一生百,百生万,万生亿万……不动则已,动辄指数级增长。量子比特们叠加、纠缠在一块,互相感应,以一种非线性的波的形态弥漫开来、覆盖在计算空间的每一个地方,而且理论上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计算点位,每一个点位都可以以2的n次方增值。相比之下,电子计算机以半导体晶体管作为计算点位,一个算一个,即使把它微缩到物理极限7纳米甚至1纳米(1纳米=0.000001毫米),它也是颗粒状的、可计数的。这让电子计算机怎能不惭愧。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实在是阴阳两界的事。这也是为什么量子计算机科学家说几十个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即可超过电子计算机2万倍的由来。

不过,如何保证量子比特始终保持量子态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IBM展示出的量子计算机为什么那么巨大实在有难言之隐。为了保证量子比特的量子态,它需要量子芯片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水平,而一部机器一旦接电运行,哪哪儿的,都是发热的地方,冷却系统自然会成为量子计算机一个很大的装置,况且还有振动、声音等一切干扰需要消除。这个振动和声音,可不是我们看得到或听得到、好像电子计算机开机以后嗡嗡直响的那样。量子计算机要对付的是微观世界的声响。微观世界原子级别各种原子除了自身振动,还互相碰撞,相互作用,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来大约就是“天籁”之音吧,在量子科学里却是一派喧嚣,被统称为噪音。这么说来,消除可察可感的震动、声音需要辅助设备,消除这些原子世界的噪音也需要复杂、庞大的装置。这也是为什么说初期的量子计算机一定会是一个庞然大物。非如此,不能保证量子比特不“铅华退净”——因为,当它们受到干扰时,它们不再以非线性的、“波”的形态存在和运动,返身回到普通粒子的状态,成为点状的、线性的事物。这个过程即是量子“波粒二象”概念里的“退相干“ ,就好比一张白纸上的水渍,湿湿的一片,放在那里突然消失不见了。

量子学说太过高深,实不足与外人道。但有一点不难弄明白,那就是量子两态(叠加态、纠缠态),波粒二象、隧穿障碍,正相干、退相干这些特性,没有哪一样不受到退相干的威胁。这注定了量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科学家与量子退相干的近身搏斗。

IBM够牛,宣称造出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的样机。谷歌更牛,2019年3月,谷歌宣布他们的量子计算机应用53个量子比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计算,用时200微秒,其存取的信息量,如果拿给当今地球最牛的超级计算机处理,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 。IBM急了,几天之后发表论文,质疑谷歌的实验:第一,谷歌宣称的10000年,夸大其词;谷歌拿来对比的超级电子计算机,如调整一下,两天半也能完成同样的存取任务,根本用不了10000年;第二,谷歌只是象征性地证明了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能力罢了,于实际的计算一点不沾边。谷歌回应,这次实验所证明的,即使没有实用价值,但它象征性地实现了一场革命 。谷歌之后,还有更牛的。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宣称,他们利用76个光子构建的量子计算机在200秒时间里实现的数据处理任务,即便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每秒运算速度41.5万万亿次)也要6亿年才能完成,相比之下,谷歌先期的成就一下变得小巫见大巫了。

神乎其神的量子计算机究竟是怎么制造和操作的呢?到了该彻底弄明白的时候了。

看来,都是一个“套路”:第一步,选择量子比特的材料,第二步,制造一个绝对零度(摄氏-273度)的装置,没有它,量子比特无从工作,有了它,才有量子比特的下一步。  

目下,得到量子比特的方法有多种,使用最多的,一个是IBM的、把一个或多个原子(粒子)集成到一片芯片里;一个是谷歌的方法,用超导材料 做成一个或多个小圆环——这小,小到微乎其微,等同于一个原子(粒子),也集成在一片芯片里。现在来到第三步,IBM用激光探测、操控他芯片里的原子(量子比特),首先看它们是否已呈现出量子态,如果没有,需要调整这些原子的自旋频率,直到它们进入量子状态,然后把它们连接到一起;谷歌用微波脉冲来激活他的小圆环(量子比特)使之进入量子状态,然后把芯片里所有“小圆环”连成一体。

好了,IBM样机的20个量子比特,谷歌的53个量子比特,当它们被连接在一起之后,即开始遵循量子力学的原理,互相纠缠,相互叠加,由一个变多个、多个成一片,霎时变成声波、电波一样的事物,其数目达到不可计数的程度,而这不可计数的每一个数都是0和1的计算点位,量子计算顿时成为了可能。

IBM样机的20个量子比特完成了一项实际的计算任务,尽管计算能力不如一部智能手机,但他展示了量子计算机的远大前程。

谷歌的53个量子比特用时200秒完成了传统计算机750亿GB需耗时1万年的存取工作,尽管与实际的计算不达边,但在一台量子计算机有多厉害的问题上做出了回答。

厉害了,我的国!谷歌之后中国科学家用76个光子更是把量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水平有多厉害几乎推向了的巅峰。独门的技术,非凡的设备,中国科学家轻巧地让普通的76个光子就那那么纠缠、叠加在一起;霎时,一粒一粒的光子变成了一簇一簇的光团;接着引导这些光团连成一片;霎时,光团变成了光波——光波已是非物质的量子之物——欢迎来到这个量子世界。中国科学家通过演示让人们了解到,在这有如电波、声波一样的光波里,有着几乎无可穷尽的计算点位。因为它们当中的每一个点位即是0又是1,并且还在呈指数级地增加。他们择其部分稍加统计,已是达到天量:其200秒处理的信息,当今(2020年)每秒44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要6亿年才能完成。什么是独步江湖,独孤求败,这就是了。遗憾的是,这些光量子不可编程,不可编程何来计算?似乎整套装置能不能称为量子计算机都成为了问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相比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量子罗盘的应用却带来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技术革命。2018年11月 16日英国BBC报道,“英国格拉斯哥科技公司M Squared Lasers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联手共同研发了一种大有潜力的‘量子罗盘’,它利用量子加速度感应器可以精确定位。”它“用激光使原子处于极低温度下,然后用量子力学来测量和计算这些超低温原子随其载体行进时在速度上出现的细微变化,”结果是“只要有载体的初始位置,它就可以根据测到的速度变化计算出载体当前所处位置,完全不依赖外部信号。”这意味着除了GPS导航系统,人类又多了一种精密导航系统。

BBC报道特别提到它在核潜艇导航上的应用前景。想想都瘆人。一艘核潜艇出航,在量子罗盘标记出初始位置后,随之消失在瀚海深渊。它像幽灵一样游弋,知道自己在哪里,也知道你在哪里,永不迷航。你却不知道它在哪里。

这项技术产品什么时候用到手机上才好呢,但那是十分遥远的事,用在汽车和舰船上则是指日可待。原因还是量子技术的老大难问题。保持原子量子态的冷却、防振、防噪的装置,没有点体量是玩不转的。英国科学家制造的这台量子罗盘有1米见方。这么大小的一部黑科技设备放在舰船上,所占空间尚不为过;放在汽车上,是显大了点,但凑合。不过这些缺陷都掩不住它技术的光芒。

利用传统的惯性导航装置,把普遍应用在舰船、飞机、导弹的电子加速度计量器改造到原子级数,使它内里原子始终处于量子态,再以量子力学的波函数计算原子细微的变化——“从理论上来讲,只要该系统知道最初起点的位置,它就会计算出之后的一切 ”——就这样,一款GPS能做到的它都能做到,GPS做不到的它全能做到的量子产品横空出世。无怪乎BBC的报道开宗明义说“继20世纪初量子理论出现后,现在正发生变革性技术的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罗盘的问世,显示这项技术正在实现新的突破。”有一天它真的成为地球日常生活中或人类在星球漫步时一件永不迷途的可随身携带的设备,这时候,人们更能体会到什么是“上帝掷出的骰子”。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从塔吊收工闲暇之余,哨牙仔阿宝不停的翻检行装,看看还需要带些什么,舍弃点什么。有现金,那可是绿花花的美元,也不知数了多少遍了,也不知塞在哪里最安全,好几沓呢!他最后决定分散开来掖在身上不同的部位。有一阵他看着眼前齐腰的大旅行箱发愣,一边看着那些准备带回家的物件一边想着家。大箱子里面都是工余时间到内罗毕街市淘得的当地物产,木雕、花布、咖啡、果仁。其实他不是没有动过心,在黑市买一段象牙,但公司严厉的告诫,到处的宣传告示,不仅打消了他的念头,在非洲时间长了,对这片土地渐生感情,也使他从内心感到,偷猎大象,买卖象牙是天下最大恶行之一。而且他最受不了的是,当他在街市逛悠的时候,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注视你,要么暗示跟他走,他有你想要的违禁物品,如象牙什么的;要么就是藐视你,因为你是中国人。好像残杀偷猎野生动物的是黑人,罪恶的渊薮却在中国。中国人和亚洲几个国家的需求催生了非洲一个偷猎、售卖、走私象牙的地下产业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少数人的罪恶却要大多数人来承受指责,他很有些愤愤不平。聪明的选择,他才不想携带违禁品在过境通关时被逮个正着。他太珍惜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了。

一个农村娃,身材矮小,长相独特,两颗几乎要呲出嘴外的门牙总是被人取笑,大名没人记住,记住他的是 “哨牙仔”的绰号。可是他凭一身塔吊司机的绝活,赢得了今天身揣大把美元的地位。他就要衣锦还乡了。看着一箱子准备带回家的礼品,想象着回家见到老婆、孩子的情景,他禁不住偷笑起来。雕刻粗犷又不失精美的木雕,有大象、狮子、猎豹,物件不大,正好送给孩子做礼物,又可当玩具又可做纪念。花布送给老婆,非洲花布鲜艳明丽,照说在中国乡下是穿不出来的,但作礼品和信物抖开来展示在老婆眼前肯定能讨来欢喜,何况这回回家所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一个愿望是让老婆怀上孩子,老二要是个女儿不正好,非洲花布剪裁下来做几身花衣裳穿上多美。咖啡豆、咖啡粉是必带的非洲特产,顶级咖啡,肯尼亚咖啡名气比不上邻国埃塞尔比亚的出品,但在哨牙仔这样的中国工人看来都一个样,重要的是,“非洲咖啡”,几个字。尽管在非洲两年了,他仍然不习惯咖啡的口味,走哪儿都带着热水杯,杯子里永远是家乡的铁观音、乌龙茶。

往家带的非洲特产最实惠的莫过于肯尼亚豆。工友们酷爱这种小食,比黄豆大十倍不止,圆圆的,头顶有个尖儿,味道有点像腰果,当个零食,老少咸宜,当个友聚下酒小食,再好不过。市面上有各种包装,大袋、小袋、瓶装、罐装,从肯尼亚回家的工友,这是必带的土产。但这玩意究竟是什么?有的说是肯尼亚特有的一种豆,有的说是树上的一种果实,他和工友还争论过。还是经理学问大,告诉他们,这叫夏威夷果,不是非洲原产,原产地在澳洲,后为夏威夷引种做成桌面零食,故得名夏威夷果。滚圆的身形,异常坚硬的外壳,果仁指甲盖大小,圆圆呼呼,色泽米黄;放入嘴中,入口生香,越嚼越有滋味。有一种油香和果香齐飞共舞的感觉。这也是地球上可数的高蛋白坚果之一,被誉为“坚果皇后”。营养价值被研究者抬得,那是相当地高。研究表明,常吃该果,有降血压、降血脂功效,还有防癌、抗衰老效用。据调查地中海地区常年食用该果压榨的油脂,其肺癌发病率比美国低50%。

上帝赠予非洲很多特产,没赠予的,一旦落地生根,立即变成本地特产,夏威夷果是其一。明明是树生果实,怎么到了非洲却变成豆了。咖啡不也是树生果实,为什么人们习称咖啡豆,一样的道理。中国人从来都是“大而化之”,其形看上去像豆——那就可以以豆相称。马铃薯是根茎果实,够大个的(确有小个的)吧,不也叫豆嘛——土豆。总之,澳洲坚果来到夏威夷变成夏威夷果,来到非洲,在中国人眼里变成了肯尼亚豆。当你身子发软的时候,来上一把肯尼亚豆,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什么都有,体能问题全解决。肯尼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在这里出产的夏威夷果品质优良,自成风味,叫夏威夷果也好叫肯尼亚豆也罢,不管怎么称呼,它独到的品质和风味哪里都超越不了,确实已经变成肯尼亚的特产。夏威夷果来到非洲被中国工友易名为肯尼亚豆说明了这一点。于今,“肯尼亚豆”已成为肯尼亚出口的大宗商品(肯尼亚禁止原果出口,只允许果仁出口,足见该果之珍奇)。加上同样是引种来的鹰嘴豆,地球上最高蛋白质含量的豆类和坚果,都在非洲大放异彩,似乎已经悄悄告诉人类未来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来自哪里。

当你了解了更多地理背景知识,走在肯尼亚街头到处都是他们奥运会长跑冠军的大幅广告招贴画时,你有时会不由地想,为什么这个贫穷国家的人善于长途奔跑。那么多马拉松、十公里长跑竞赛的世界纪录都是他们创造的。遗传基因、自小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艰苦的训练,都是造就冠军的因素,也许“肯尼亚豆”、鹰嘴豆无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没错,“肯尼亚豆”在为他们助力、为他们加油。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从肯尼亚豆的故事里找到非洲未来崛起的线索。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来到非洲只会变得更多、更好。

哨牙仔部门的经理不会给手下谈什么叫比较优势,但他知道非洲遍地是宝。他从公司第一个项目开始就来到非洲,转战非洲多年,是名副其实的非洲百事通,工友们有疑难问题都找他请教。哨牙仔即将出发到机场。看着他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这位经理再次安抚他,不用慌,通关时,按我交代的办法去做,没问题的。心里默念着经理的话,他登上出租车,向内罗毕国际机场奔去。

 

优秀论著认真读。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论著《繁荣的求索》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指出了一条通向繁荣的光明大道。他列举了很多很多的事例证明,找到自己国家的比较优势,实行双轨制,应势利导,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一个不能少;大举投资基础设施,什么时候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不二法宝;而做好这一切,前提是有一个有作为的政府。这个政府退可对市场经济作壁上观,坐看市场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进可直接干预市场,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即便市场没有失灵,有时候,为促进增长,政府挺身而出去代替市场去调节经济(本该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也是当仁不让,理所应当的。具备这几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可期焉。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充满激情,雄辩而睿智,论据充分,不难看出,在他所有的论据中,最核心的是中国经验。不管他列举的事例有多少,从美国到欧洲,从亚洲到拉丁美洲,再到非洲,他理论的支点都在中国。但恰恰是他认为大可效法的中国模式,自从2015年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以后,中国经济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随之,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也受到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理论质疑。

起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50后一代人经历了它40年的全部过程。彼时,那个当兵的人,于1978年考上中山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后来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和编辑,采访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尔后下海经商,做过酒店总经理,做过石油贸易,经营地点恰好就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因此,对中国经济改革有很多直观的认识。他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既非经济学人也不是官员,就是一群普通人。他们以亲身的体验和基本的知识综合判断,还是能够看清那个时代历史发展脉络的。

在他们看来,中国改革的发展之路,走的是一条混合经济的道路:先是从计划经济走出来,试探性地拥抱市场经济,发现市场经济有一股狂野劲,不好驾驭,又想退回去;一些体制性问题更是从一开始就作为政治问题争论不休,比如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议焦点是,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政体相违拗,绝对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直到邓小平一句话,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另一句话,计划经济里有市场,市场经济里有计划;这才平息了当时声势迫人的争论。而最重要的是,他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思想。自此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坦途,呈现出一种混合经济的场景。计划经济没有完全放弃,而且在很多领域强势存在;市场经济空间拓展越来越广,主要表现在私人经济蓬勃兴起。

改革是渐进的。经济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比较优势的甄别,当年的中国,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廉价劳动力,所谓的人口红利,几乎取之不尽;土地公有,可以由各级政府予需予取;国民爱存钱的传统文化造就了金融体系有的是票子,也不怕钞票印多了引发高通货膨胀,要说缺的是什么,缺的是美元。

起步于来料、来样加工和来件装配以及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和引进外资只许出口不许内销的出口战略,带来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以及后来向全国的辐射。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前二十年,出口创汇才是时代最强音,比起后二十年言必GDP增长的政治号角那可响亮得多。恰是全民忙出口,整整一代人:党政干部、大小企业主、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一代农民工付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这才赢得了外汇结余的大幅飙升,为中国经济起飞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没有出口创汇一路飘红,就没有中国成功的故事。期间,旧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进口替代战略也曾广泛实施,举债美元引进的超大型重化工、钢铁项目不在少数。为什么中国没有像一些拉美国家、非洲国家起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不几却跌入“债务陷阱”,陷入风暴一般的经济危机,盆满钵满的外汇底存,出口创汇是为首功。    

自然,中国故事少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四十年的后二十年,这几乎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和应对周期性经济不景气的“葵花宝典”,任凭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一出手立见成效。就这样,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按改革设想,如期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门槛,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万美元水平,离发达国家人均收入12700美元的水平只差一步之遥,同时,也在为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倍感焦虑。

这么风云激荡的改革历程,非洲国家、发展中国家怎么学,复制起来不容易。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说,得益于中国经济改革提供的样本,其核心思想受邓小平“计划经济里有市场,市场经济里有计划”的启迪也说不准,从思想到理论结构上说它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总结也不为过。然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开始进入一个中速甚至低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当中。过去经济改革被忽略或有意回避的问题像潮水退去礁石显露那样,一样一样,显露出来。双轨制是最好的经济体制吗;一个有为的政府,有为的限度在哪里;产能过剩怎办;国有企业债台高垒效率低下如何化解;土壤、江河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已到了危急时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资本、资产回报的帐算得下来吗……经济危机何时爆发?

中国经济改革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几个阶段,直到2016年才在官方文件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向全面市场经济再靠近一步。这反映出中国政治领导人也充分意识到,中国经济今天面临的问题,缘于过去四十年改革的不彻底,为不掉入经济学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发达国家的目标,只有继续改革。

当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理论东风劲吹的时候,中国经济学界就新结构经济学也展开了一场论战,林毅夫不得不应战。争论的焦点正是资源最好的配置,是政府还是市场。新结构经主义济学理论顾名思义,核心要义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结构。而且在这个能够保证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繁荣的经济结构当中,一个有为的政府被放在了中心位置。争辩双方互不相让,以至于辩无可辩。

可辩之处,一个由精英组成的有为政府,不仅能够准确识别比较优势,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而且能够自律不会借机寻租,不会因为权力的膨胀,自觉不自觉地去干预市场,使经济发展脱离市场经济的轨道。有这样的政府当然再好不过,但它表达的只是一种主观愿望;经济学家威廉·尼斯卡南(William Niskanen)就看得很透。他在1971年著述的《官僚主义与代议制政府》一书中提出了强有力的政府增长理论,其中说道:“官僚主义的目标是最大化他们的预算,并扩大其存在。” 让政府在市场面前始终保持谦抑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辩无可辩处,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只有市场,没有其他。这已为人类经济发展史所证明。时过境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成过去,如何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反成为中国时下改革的中心议题。当中国人也在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寻路的时候,让非洲黑人兄弟亦步亦趋学中国也变得不那么美好了。《繁荣的求索》仍然不失为一本值得每一个年轻人认真阅读的好书。它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详析全球范围内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过程中的得与失,涉及经济学领域各种学说、流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发展经济学的优秀论著,任谁读完都会有大受裨益之感。他打破发展经济学领域传统观点的新思想、新理论启迪人心。它需要历史的检验。多少年后,也许不是中国,是非洲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发展经济学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

 

哨牙仔阿宝从工地到达内罗毕机场要从东到西整个穿过内罗毕城区。别看肯尼亚落后,首都却也有些个规模。高楼大厦不多但大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其他都是低矮的、成片成片的民居。城乡结合部基体上是棚户区。道路狭窄拥堵。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首都居然有那么多车辆。出租车走走停停,因拥堵造成的烦恼加重了他出发前就有的烦恼,最拥堵的路段过去,渐渐地,心境平静下来,他开始饶有兴味地看起街景。灰色的房屋,五花八门;大部分都是进口的二手车汇成的车流;四处行走着黑色的人群;房前屋后、街边,时不时冒出一丛一丛的灌木或几株高大的非洲乔木,赤道阳光,把所有的色彩都调和在一起,使内罗毕上空浮起一团淡蓝色如同薄雾一般的城市之光。没有比这更显出异国风光的了。阿宝不知觉地开始对探亲回到家的情景做出各种各样的想象。作为大脑本能的一种预判,一通猜想下来,他相当满意而且激动。对妻子而言那是久别如新婚一样的激情释放,对孩子来说那是惊喜加温暖,对于父母来说,那是自豪和骄傲。一个从小就被人看不起的孩子如今成为一家跨国企业的塔机高手衣锦还乡,父母为他自豪、骄傲。不,他比父母更自豪、骄傲。他不会意识到,在那些放眼未来的科学规划专家眼中,他不啻是塔机操纵员,还是人类第一代“外骨骼战士”。当即将回到家中可能出现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时,他一直紧抿的嘴角松弛开了露出了微笑,他继续畅想,而且十分享受这种畅想。乘车行驶在非洲别具美感的一个大都市的街道上,他畅想他的未来。还回来吗?肯定回来。非洲有干不完的建设工程,非洲是挣钱的好地方,非洲有他用武之地。他确信在他人生的一大部分时间里,非洲代表着他的未来。 可是未来是什么呢?

在阿宝看来,未来就是自然到来的现实,浑浑噩噩也罢,奋发图强也罢,从现实出发,不知不觉来到未来,未来变成了现实。好比站在现实的一个点向未知的一个点走去,当到达这个点时,现实的点成为过去,到达的点成为现实。但在先锋科技学家看来,这是线性的未来。可以用平面几何的原理解释:两点成一线,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叉,交叉的线,相交处一定生出四个角度;非平行的线条,多线相交,点点相连,可以构成多种图形,每一个图形之内的角度,总和不会超过360度。两千多年前希腊哲人欧几里得为我们找到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称为欧几里得几何定理。它的最大用途,是让人们可以用来定位、测量;定位测量物体在一个直观、平面空间的位置和尺寸。由此得来空间的概念。线,一维空间;点线相连生面,面有长宽高,是为二维空间。而后,人类智慧的大脑开始由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进发。这是一门专门解析以三角型图形为代表有关角度函数的学问。当年小战士在20世纪70年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炮兵计算兵时即是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来为火炮准备射击诸元。拾级而上,平面几何继续往数学殿堂的高处走去,人们来到了线性代数的厅堂。科学无止境。人们又向着非线性代数的未知走去。而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无不出于欧几里得几何,无不是以一种线性的思维为之。

在空间定位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地球的中心在哪里呢?在确定地球的中心问题上,人们不由自主地超出了、物理、几何定位的意义,变成了文明发祥地之争。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众多圣贤如是说;但东方帝王从不承认,认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不然中国怎么会叫中国呢?中国,中央帝国之谓也。问题恰在东方帝王固步自封,以线性思维看世界的时候,西方世界在以古希腊文明成果包括欧几里得几何为养料的一场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思想革命之后,诞生了全新的思想认知,宇宙的中心不在地球。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小兄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认知的颠覆。

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世间万物,论及定位、测量、计算、推导,都不能没有时间。由平面几何而来的三维空间不能不加入时间一维,三维加一维,四维空间由此而来。有了四维空间的认知,连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也成为疑问。人类智慧的大脑开始思考,时间作为空间的一维,时间的起源在哪里?

这时候,人类纪元的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霍金的当代物理学大师推定,时间起源于宇宙诞生的同一时刻,时间因宇宙诞生而诞生,宇宙因时间之所生而生。时间是一个点,是的,就是一个点。这个点叫奇点。它才是宇宙的中心,是中心的中心,核心的核心。定位既已完成,就必须赋予它一个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定义上的奇点是宇宙之母。它有无可记量的密度,即质量无限,它的质量有多大,大到尘埃般的一粒微尘,其重量也超过太阳的重量。不知为什么,有一天,它轰然爆炸,只一刹那,宇宙诞生了。这一天距今139亿光年 。这就是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由来。

正是这个宇宙之母的奇点,它爆炸的瞬间向外抛出的物质造就了宇宙,而且这些物质至今还在继续飞扬。其间一些物质因为引力的关系拢到了一块,形成各种星系、星球。而更多的物质仍旧不停歇地继续飞翔,向无限奔去。实证的观察证实,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还在膨胀。气球为什么膨胀,是因为向里头吹气,气体作为一种物质在外力鼓动下注入气球使之膨胀。宇宙为什么会膨胀,道理一样,是因为前文说到的暗物质等诸如此类的物质,它们被某种动能,如前文说到的暗能量所推动,进而鼓荡宇宙向弗远无界的方向膨胀。不然怎么可能让人类发现引力波的存在呢?引力波不正是黑洞爆炸在这个充满各种物质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称之为宇宙的天体留下的涟漪吗?从证实引力波存在的那一天起,人类的认知从地球、太阳系时代正式进入了全宇宙时代。它仿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非线性思维的奥妙。

因为非线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诚如数学家解析一道非线性代数题那样,解析到最后,不是不可解,是解到最后,来到的地方,是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有无限多的不确定性,而一个没有确定值的数值是无法定义的。这个“奇点”也是线性代数和非线性代数的分野之处。你的终点恰是我的起点。从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到线性代数、到非线性代数,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奇点”理论,科学实证证实的越多,这些惊世骇俗的理论由以成立的、带有浓厚非线性思维色彩的思维方式,越是受到人们的推崇。

而今,看世界的思维方式不再只有线性一途,越是复杂的事物,越是不可理喻的情势,不妨也用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去看看,这已成为21世纪人类思维流行的潮流。在宇宙学、物理学中寻找“奇点”,在数学里寻找“奇点”,在人文历史中寻找“奇点”,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个人命运中寻找“奇点”。

阿宝当然不会那么抽象地去思考未来和探寻什么“奇点”。他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遵循的是现实主义活在当下的法则,做好本分足矣。但这不妨碍他没准有一天会感兴趣,也要去看看,典型的“非线性思维”是怎样看待未来的。

首先看看量化、不确定性、奇点这些个物理学、数学的术语被大量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会如何。比如,量化这个词原意就是计量,语义带有使之可以计量的意思。凡事都可以计量。但不同的学科赋予了它不同的定义;例如对物理世界最小的原子——粒子的计量,这个计量不是简单数目、大小上的计量,而专指对它能量的计量。一个能测定其能量数值的粒子是为量子。然而诡异的是,量子四大特性之外还有一个附着的特性,它是测不准的;因此有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你不能同时既测定到粒子的位置又测定到它的角动量(能量之一种)。这就让所有人犯难了。既然测不准何以计量。量子科学家为此也很挠头,这回要触及到量子学说的数学本质了。量子科学家最终用一个数学公式做出完美的阐释。这是一道名叫波函数的数学公式,它要计算的是“波”所覆盖的空间里某一个点的位置,理论上说,这个点可以在任何位置,因此计算的结果只能是确定这个点出现在这个位置或那个位置的概率。概率就是大概齐吧,大概齐的概率怎么表述,当然需要一个函数,而且是一个函数套函数的复合函数,有了它也就有了一个数学新术语——概率幅(慨率波幅度)。没有一定,只有不确定。凡事都可以计量,但在非线性系统和量子力学领域,未为一定。由此,催生出一门大学问,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要做的就是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非线性系统的多样性和多尺度出发,去探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的行为。”为此,混沌理论创设了一套名叫量化分析的方法。这套方法一俟确立即成为各学科探讨混沌世界“不确定里的确定”的不二法则。

2008年,美国发生近一百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为挽救美国经济,美国联邦储蓄局(相当于美国中央银行)宣布了一项名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美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释放6000亿美元,以增加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头寸(可流动资本金)。之前,中央银行喜欢用宽松或紧缩两个字眼来宣示货币政策,反映货币发行量的多少和松紧程度。此一“量化宽松”概念的使用,展示出美国金融当局开始对金融市场的调控采用非线性思维和量子学说的概念来做思考,自然少不了运用混沌理论创造的量化分析的方法。社会生活中没有什么事物比金融市场更复杂多变的。原指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市场,可是多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人们看到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政府不能不站出来拨乱反正,采用各种政治、经济、金融手段使市场从失衡的状态重新归之于平衡。而且,经济学人们早发现经济发展的起落具有周期性规律。对经济作反周期的经济调控在某些时候也是政府当仁不让的职责。但是干预涉及人为操控市场,非宽松、紧缩几个字了得。严格说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一门数学计量科学。把各种经济参数归集统计、通过某种算法——比如建立一个个不同的数学模型(行话“建模”)得出结果,由此推论现实状况的成因并预测未来。这也是经济学有那么多流派的原由。

挖掘数据,建模计算,发现规律,指导实践,能自圆其说的忘不了建立一个流派,在为人类经济学贡献知识的同时解决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上上者如混沌理论变成具有普世价值的科学,帮助人们认识现实预见未来。降格以求的也有救世之功,成为帮助某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的行动指南。然而人类社会没有比市场更复杂的事了。事与愿违的事每每发生在国家精英、社会贤达最乐观、最自信、最有把握、也最不经意的时候。凡胸有成竹之人大多都有某种傲气在身,做事喜欢彰显举重若轻的气概。这次,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却显得十分淡定。谁也不了解美联储究竟以一种什么计算方法去求解这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和预测未来的发展结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把财政、金融、市场、企业、社会所有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归集之后,如果按照线性代数的计算方法,总有一个结果是确定的,如果按照一个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去解,却有无限多的不确定解。显然,“量化宽松”具有鲜明的非线性求解色彩,不然,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多少有些让人费解的“术语”,而这个术语给出的“解”却是一个“不确定性”——按线性思维理解的“解”,要么立竿见影,拯救美国金融危机于危难之中;要么无效。向金融机构放出6000亿美元流动资金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只有“不确定性”几个字作解。听天由命吧。看上去颇具宿命色彩的一句话却体现的是新潮且崇高的科学精神。

100多年前海森堡创立量子力学的时候,他不会想到21世纪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把量子力学的许多原理应用到社会科学上。抛开线性、非线性代数、混沌理论不说,单从量子物理学“测不准原理”的角度讲,既然量子具有测不准的属性,如果把所有金融数据等同于物理世界的“粒子”,对这些“粒子”作一番量子化处理,你只会看到它们互相纠缠,这里在“正相干”,那里却在“退相干”,此一时彼一时,不是不想测准,确实测不准,因此,只能用波函数的概率波幅来把握。一切尽在不确定中。美联储开创了用非线性思维、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的原理思考和解决金融问题的先河。从这一天起,财经报章、论文、演讲、政府文件,到处充斥着“不确定性”这个词。对象金融这样高级复杂的事物作预测,变成了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思想实验。宇宙物理学中的“奇点”、非线性数学中的“奇点”,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叠加态、纠缠态、正相干、退相干以及测不准原理和波函数谜题,当这些科学概念被应用到社会科学和对明日世界预测的时候,它们似乎也印证了上述物理学和数学中的测不准定理,它决定了世间没有真理,只有无限迫近真理的真理。真理即是“奇点”。但在数字计算领域,偏偏有未来学学者不怯于逾越“奇点”。

未来学大师级人物雷.库茨维尔,这位大佬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最终的思考机器”。他最著名的论著《奇点临近》 ,堪称奇书。他宣称“我们的技术将能够和人类最优秀最精妙的品质相媲美,并超越它们。”  超越的这天即是奇点来临的一天。而且,他很肯定地把这个时间定在2045年。

如此大胆预测,这要从他关于宇宙中一切都是信息开始说起。他把物质存在和演化的历史划分为六个纪元。第一纪元:物理与化学;第二纪元:生物与DNA( 脱氧核糖核酸);第三纪元:大脑;第四纪元:技术;第五纪元: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的结合;第六纪元:宇宙觉醒。

他认为宇宙所有的存在都可以拆分为信息,或说无不以信息的形式存在,地球上从一块岩石到一切生物包括生命的内核DNA,直到人类的大脑,莫不如此。当六个纪元演进到第四纪元的时候,人类开始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等硬件、软件技术,人类开始进入到第五纪元——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结合的时代,即今天我们正在经历和即将跨入的时代,也是奇点到来的时代。

他最重要的论点,既然宇宙万物都可拆解为信息,而且人类发明了可以用计算机数字化语言(一个个可以无限编码的0和1数字以比特(bit)为计量单位来计算和解读这些信息的技术,接下来就是人们看到的无可争议的事实。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指数级增长(一个常量连续相乘)的速度增长,昨天计算机刚刚打败国际象棋第一人,不几天围棋顶级选手又败在计算机手下。原以为比国际象棋更复杂的围棋是人类智慧独享的专利,计算机竟自轻松拿下。在许多彰显人类智慧的领域,自此一役,计算机已然显出“独孤求败”的姿态,让人类最聪明的人莫之奈何。

雷大师算过一笔帐,人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可用来处理信息,处理能力大约可达到每秒10的16次方量(10的乘积作为常量连续乘16次),对比下来,今天的一台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已可达10的9次方量,且这个能力还在按每三年翻一倍的速度提升,要不了30年就可超越人类,到时,人类算得了老几?人类当然不愿甘拜下风。问题在于,人类受限于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英才辈出需要漫长的世代更迭,与其等待人类千年万年进化到人人皆英才且卓尔不凡,不如立即动手赋予计算机以智慧,这比进化来的快多了,况且还可以彰显人类智慧的辉煌——还有什么能比得上给机器带来智慧和生命更荣耀的事呢,难道人类不因此而自豪吗?于是有那么一帮人类最聪明的人,为了挑战人类智慧的极限,从20世纪四十年代就一头扎进人工智能的大海,竭尽所能,几十年来,好歹也算把人工智能提升到了昆虫的智能水平 , 尽管顿挫不断,却也把个人工智能搞得风生水起。今天,展望未来,没有比AI这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更富于科幻意味的词了。

一切都从这里出发。从这里,人类将进入第六纪元,宇宙的所有,都在机器计算的掌控之中,雷爷如是说;从这里,人类将由智人演变为智神,《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如是说;从这里,人类将在2700年被人工智能毁灭,刚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悲观的说。

阿宝会问,AI到底是啥,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明白吗?雷爷会告诉他,AI就是一套包含数学算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专家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它的奥妙,为计算机发明了若干个算法,主流的有三种:递归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 。

递归算法催生了网络搜索引擎的诞生,以后完胜国际象棋、围棋顶级高手的计算机都属于此类算法的胜利。

神经网络算法意欲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以及人体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结构,以立体分布的方式构建计算节点,使之在一个非线性的网络化的数学模型里运算,发挥的不是点到点的连接而是多点对多点的交互作用,最终得到的是一个结构计算的结果。苹果公司2017年发布的iphone X手机很好的诠释了神经网络算法的精妙之处:利用手机摄像头对着自己的脸就那么一扫,你的面部立刻形成一个由5万多个点合成的3d立体图象,从此,这个图像——你的一张脸成为你开启手机功能唯一的识别标记,谁也替代不了。该项技术统称人脸识别系统。

遗传算法则模拟生物进化。遗传基因的变异带来进化突变,因此,遵循这一生物进化的定律,遗传算法将某类信息设定为父代基因并将之变成一种计算因子,以后加入的信息都以这些父代基因的计算因子为基础;不停、不断地加入同类信息,父代基因的计算因子不停的加以运算,相当于一代一代的遗传,直到出现突变,当突变出现的时候也就是AI智能升华的时候。雷.库茨维尔举的例子是航空发动机。把既有的航空发动机所有参数设为父代基因,以后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参数都经由父代计算因子计算,一代代下去,想必有一天真有大突破。

我们不妨天真地想,把遗传算法用在北京交通管理就不错。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2000多万人口,800多万辆汽车,将最近一天的车辆交通参数全部录入计算机指定为父代基因,以后每时每分更新,这可比航空发动机数据更新来得快多了,遗传频率高意味着遗传基因发生突变的可能来得早。当它来到的时候,北京人可能突然发现,北京堵车现象大大减低,因为交通管理信号突然变得智慧起来了。红灯亮、绿灯行,几十万个交通信号灯都由一个计算机大脑在指挥,它自会设定每一个红绿灯的转换时间,而且实时调整。但愿大数据下各种算法真的能够给城市管理带来机器的智慧。

但在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学家眼里,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景出现的人工智能应用算不上什么,人工智能指向未来最激动人心的,是它的自学习能力。在种种机器算法里加入自学习功能才是人工智能的王道。是它,而不是其他,决定了人工智能到底能够走多远——是否像雷·库茨维尔所说的那样走向第六纪元,或《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说那样,人类将由智人走向智神——端赖于此。确实,21世纪刚刚过去的20年里,计算机人工智能彻底打败人类围棋高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机自学习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世界历史好像突然间从此进入了一个连机器都会自学习的时代。

这回,事态发展要涉及到阿宝了。一帮热衷于打造可穿戴机甲和外骨骼战士的科学工程师认为,象阿宝这样的“外骨骼士兵 (当他们用在军事上他们被称为汽车兵、坦克兵、工兵、飞行员) ”代表的只是过去。他们理想中真正意义上的外骨骼士兵是身披可穿戴的机械设备,四肢齐全,跑跳自如,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了人类体能极限万倍不止,乃至于可以飞翔。之所以一切都那么得心应手,是因为这些机甲设备已经具备电子神经网络,在与人体大脑神经联结后已能响应人体的感知和指令。

这要感谢脑科学家。多年来脑科学多个学科的科学家掌握了大量人脑从感知到行动的神经运行机理。比如眼睛视网膜接收到外界信息,原来认为只有一个特定区域神经元负责处理,现在知道有两个系统,并且分布在大脑不同区域。一个位于大脑顶部后侧区域,一个位于大脑皮层左侧;一个负责解决what(是什么)的问题,即识别所见事物,另一个解决how(怎么办)即如何应对的问题,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处理的结果会传导给身体的运动神经网络,是动是静,端赖大脑想怎么干了。随着脑科学家对大脑的工作机理越来越了解,工程师们冀图按照逆向工程的方法将脑科学的成果移植到机械设备,最闪亮的,莫过于脑机接口、人机合一,实现生物体神经网络与机器神经网络的有机联结。到得那时,人之所感、所想、所为,即刻转化为机器之所为。不求完美,只求最完美。发明创造它当然不仅仅是用来作战、杀人,应用场景处处皆是,最完美的应用场景将出现在未来的星际征服。当一个来自地球的,穿戴外骨骼机甲的开拓者行走在荒蛮的外太空星球上的时候,那是何等样的一幅情景。

但在雷·库茨维尔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看来,此等技术和创新,几可称之为,多!此!一!举!

雷.库茨维尔预测,待到第五纪元,人类将进入超强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说白了,就是人将不人的时代。因为,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智能,可以做人能所不能的一切事情。并且作为一种物质客体存在于宇宙。这种非生物的智慧客体,因了三大技术而诞生。一是指数级增长的计算机超算能力和不断发明和改进的计算机算法,外加机器自学习能力每时每刻不停歇的自我完善和升华;二是对人类大脑功能的逆向工程,在大脑的奥秘全部被破解之后,大脑神经元的运行机理被唯妙唯俏地仿真;三是纳米技术,万千纳米机器人游走在人体血液,并进入人体细胞内部,与物联网世界的网络互联。三项技术合力之下,使得所谓超强人工智能全然成为宇宙间一个新物种。

到那时,世界将生存三种人。生物的人如你我他等凡人;植入超强智能或基因经过优化的生物人——超人;再就是百分百机器人。正是因为人类处处感到力有不逮,所以人类发明五花八门,以补能力之不足,形如外骨骼的机器设备,只是其中一桩。到得雷·库茨维尔的第五纪元,植入超强人工智能或基因经过编辑优化的超人,智能已在普通人之上,但体能未必有质的变化,但别忘了,有与超人同等智能的百分百机器人相伴随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上天入地,天下能有什么样的难事,不可以让机器人去做的呢?

从这一点说,发明制造可穿戴外骨骼机甲,确实多此一举。那个来自地球、行走于外星蛮荒之地的拓荒者,既不是穿戴机甲的生物人,也不是智而卓绝却行而不敏的超人,而是一个与超人同等聪明的机器人。看上去也很精彩。

事实是,痴迷于打造外骨骼设备而显得多此一举之徒,本质上是人本主义者,他们推崇以人为本。在他们看来,看机器玩怎么都没有自己玩好玩,没有人直接操控的技术都是枯燥无味、了无情趣的,正如自动汽车之于自驾汽车的差别。他们只相信人,相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比机器做的更好;因为人有意识、有感情、有爱,更懂得爱恨情仇的分际。

《未来简史》的作者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从思想、哲学、文化、道德各个方面,说明人类历史的未来,最终将证明是一部科学技术颠覆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他认为现代人自打3万年前走出非洲以来,最伟大的崛起在于五百年前人文主义的确立。今天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得益于人文主义思想。因为之前所有的日子里,人类都处在蒙昧状态;拜天拜地、迷信怪力乱神,唯不信自己。从人文主义确立的这一天开始,人类彻底醒悟了。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人才是万物之灵长,人才是最伟大和最可宝贵的生命存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欧洲燃遍全球,带来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一场又一场革命;政治的、科学技术的、文化的,以至于我们今天正在做的和享受到的一切,都来自益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发生的那一时刻。但是情况在发生悄悄的变化。

在人文主义思想精神指引下人类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和不断的科技创新,来到21世纪的时候,人们发现本为人所创造的事物反过来正在成为人的统御者。科学技术开始以一种“异化”的面目出现。开始挑战人文主义价值观,扮演起颠覆者的角色。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许多教条被那些先锋科技逐一打破。人不再是万物之灵长,在以机器人、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纳米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所推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当中,人类一大部分将成为失业者或失败者。不是他们不努力,实在是人类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进化的速度赶不上计算机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演化的速度。人类通过教育穷其一生掌握的知识在计算机不过就是以小时、分钟、秒计即可完成的事。

一如雷爷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价值1000美元的计算机将会达到一个村庄的人(约1000人)的脑力。而到2050年时,1000美元计算机将超过地球上所有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 人类在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越来越没有了可比性。事情才是刚刚开始。残酷的现实似乎表明,历史真的要把人类推到人将不人的境地。

尤瓦尔·赫拉利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为人,是从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才弄清楚的,并且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统称现代人。如今人创造出的机器超越了人类,该如何给它定义呢?历史又会怎样演义呢?当我们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便会发现,由膜拜神到人的自我发现,是一个阶段,从现在起我们即将进入一个由机器文明主导的世代,这将是又一个阶段,尤瓦尔·赫拉利用历史学家的观点把这个阶段称为由智人到智神的阶段。他把拥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及其所代表的相关科学技术定义为智神。这个智神由人创造并服务于人但又独立于人。

2017年全球最大科技公司之一的谷歌发布新闻宣称他们成功开发出一款能够开发AI软件的AI软件。意思是他们发明了一个能够代替人开发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通过自学习独善其身而进步到,可以替代人开发人工智能的程度,这似已见出智神的端倪。

不久的将来,尤瓦尔·赫拉利举例说,现代世界的法律秩序当中,将有行为能力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和机构定义为法人,到时候,一套计算机算法或一套人工智能软件也可能获得法人的地位 。一个由智人到智神的历史真切地在我们眼皮底下展开来。一个智人和智神共存共享的时代即将到来。荣耀、自豪、骄傲,这些人文主义时代常常浮上我们心头的喜悦之情,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常被落寞侵扰,落得个每日里愁绪满怀。

真的,把科学技术视为神明的科技主义者,尤其是他们当中的数据主义者,并不认为人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作为一个随时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塔吊司机,阿宝的奇点正在迫近;未来并不乐观。但想象回到家中妻儿老父老母围拢过来热闹而温馨的场面,想到未来他作为非洲工地塔吊司机的大好前景,阿宝甚至有些洋洋自得,反而把几天来他总在担心的事忘在了脑后。

 

内罗毕国际机场已经到达。哨牙仔阿宝把他那个硕大的行李箱从出租车后备箱搬下来,再背上他同样硕大的双肩包,外加手上提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还斜挎一个挎包。他矮小的身子好似一下淹没在一堆行李当中。走进机场前厅已是满头大汗。对于一个常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工人,即便身材矮小,干的还是只需心灵手巧的 “高级活”,但盘弄几件行李也不算啥。他累的是精神紧张,走进机场大厅,他更加紧张。当排队等候行李过机安检的时候,有那么一阵,他想呕吐。他对即将到来的通关感到莫名的恐惧。安检之后是检票,接着出境边检,他望向不同的方向,脑子愈发混乱,他恐惧有一道坎他过不去,家就在那道坎的背后,可他就是过不去。突然他眼前一亮,跟在他身后来了几个中国人,三个长者三个年轻人,他们操着一口北京话,当中女孩一边收集随行人的机票、护照,一边交代安检、检票、通关的注意事项。从他们亲密的对话看出这是一家子。姑娘是领队的人。说话间冒出的几句英语让他看到有可依赖的人了。但他不敢冒昧对姑娘说,只好走到这家人的一位长者跟前。“帮帮我,”他磕磕巴巴的,“阿叔,你跟那个姐姐说说,通关的时候帮帮我,我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非洲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当我们一家人酝酿合家出游时,首选的就是它。现在,十二天的旅行进入尾声,不期而然遇上了哨牙仔阿宝,由此也就有了许多对他的了解,有了上述许多哨牙仔的故事。不过,作为故事,故事的紧张情节还在后面。原来,让哨牙仔阿宝一路心慌意乱的缘由是他持旅游签证来到肯尼亚,而且入境有效期早过了,事实上已触犯当地法律,罪名,非法居留。持此签证过境等于自己送上门让当局抓个正着。他知道,违法之事谁帮忙都无济于事,执法者说了算。但有一个会英语的同胞帮着解释、沟通,总比他一句英语不会,说不清道不白,至少有个求情的机会。

难道公司聘用你们不办好工作签证拿着个旅游签证就来人家国家打工啦。就在不久前,我们的女儿刚从伊朗回国。她作为中国最大一家石油公司海外油田开发团队的一员,在迪拜、伊朗,阿尔及尔、也门都有过难忘的经历。每次出国,各种证照办得妥妥的。公司不同,任务不同,工程急需人手,尤其技术活,明摆着本地工人挺不上劲,情急之下,拿旅游护照先来吧。这种情况在非洲的中资公司并非个别现象。女儿弄清情况爽快答应他,让他跟在她身后。她先过去,就在几步之外等他,有问题她返身过来向边检官陈情。奇怪的是,阿宝来到边检查验柜台前,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感觉几天来的焦虑,一下消失了,整个身心出现一种少有的镇定。他递上护照。边检官员埋头细看护照,接着抬头盯着他凝视数秒,然后与相邻柜台的边检官员嘀咕了几句,也不知说什么,此时的他,再次慌张起来,手心十足捏着一把汗。不想边防官员毫不犹疑地在他护照上咔哒盖上了一方蓝色的印戳——放行。阿宝喜笑颜开;反倒是被他叫姐姐的,诧异地看着他,“就这么放过你啦?”

阿宝悄悄地说,“我在护照夹了两百美元,我们经理教我的。”

中国人真能个儿,见山开山见水挡水,没有他们想不出的招儿。无怪乎,世界把中国人一概定义为实用主义者。当欧洲人以征服者、殖民者、掠夺者的姿态出现在非洲并对其一番蹂躏之后,往事已成云烟。这时,中国人来了。他们勤勉、精明、既谦和又低调。贪婪是一定的,但那不是他们的过错,是资本逐利的本能,他们只是忠实地扮演着资本奴仆的角色,不放过一分一厘赚钱的机会。而且,他们不仅带来金钱资本也带来了人力资本,同时,也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信条。其中一个信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大到政治、法律、移山倒海,小到日常生活、待人处事,还有比这更奏效的办法吗。这是精粹啊。

阿宝轻松自如起来,话也多了起来。他开始扮演起本地通的角色,带着我们在候机楼免税商店采购,告诉我们哪些是肯尼亚的特产,肯尼亚豆就是他给介绍的美食。他则豪爽地买下两条中华牌香烟。

登上飞机,女儿却与空姐产生了一点儿小小的摩擦。“请出示你的登机牌;对不起,你的座位不在这里。请你坐到你的座位。”在这班内罗毕飞往多哈的航班上,卡塔尔航空公司为彰显她的国际化特色,空姐选择的都是多国多种族美女。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黑人美女,年轻漂亮,个头不算高,黝黑的皮肤泛着些微的红光显得红润而富有光彩,眼睛明亮,皓齿红唇,面部轮廓的每一处犹如雕刻出来一样,精致、细腻,有着一种少见的美丽。但她却是个固执的主儿。

“我等客人来了和他商量换座位。”

“不可以,请回到你的座位。”

“我坐一会总可以吧?”

 “对不起,不可以!”

女儿有点急了。看着这场小摩擦有升级之势,当父亲的急忙上前劝解。不知为什么,眼前这个黑人姑娘,让他嘴里不由自主冒出一句话:“阿库拉玛塔塔”。

姑娘仿若一惊,转眼好奇地看着这位中国大叔,也不由地说,“阿库拉玛塔塔”;表情一下变得友善而温柔起来。

你是马赛人吧?先前还是摩擦的一方顿时转变为一位中国长者和一个马赛姑娘对话的翻译,刚才对峙的气氛突然转变为友好的交谈。

“是的,我是马赛人”姑娘目光闪闪,显出无比的骄傲。

阿库拉玛塔塔,马赛语意思,没问题;同样的意思,英语:No problem(没问题);中文,更是无人不晓——没问题——中国口头禅。

(待续)

 

 

话题:



0

推荐

中山浩子

中山浩子

4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当兵的人,后来成为新闻记者,如今的媒体人

文章